
9月2日,中央七部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海關總署、金融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聯合印發《機械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促進農機等機械行業穩增長、提質量、促升級、保安全。
《方案》的有效期只有一年,其背景是農機等機械行業面臨挑戰,部分行業市場嚴重下滑,以拖拉機行業為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大型拖拉機2023年7月產量為5244臺,當月比去年同期下降41.1%;中型拖拉機7月產量為13382臺,當月比去年同期下降25%。

對此,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坦言,2023年農機市場面臨巨大下行壓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他還建議,企業要沉下心關注大形勢,判斷未來的走向;要從新市場、新領域和新產品方面加快拓展;要提高自身的儲備能力,抓產品質量,抓產品創新;要抱團取暖,協同合作。
一、加大對首臺(套)的政府采購力度
《方案》提出,要深挖國內市場潛能。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引導作用,支持購置先進適用農機。推動建設“一大一小”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先導區。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
《方案》還強調,加大對首臺(套)農機等機械產品的政府采購力度。這是政策在鼓勵首臺套產品的推廣使用,充分解決“好不好”與“用不用”的悖論,這對行業是一個利好。
這里有一個案例。據報道,黑龍江省依安縣太東鄉人民政府采購農機具結果正式揭曉,采購的4臺收獲機均為美國約翰迪爾牌。
這4臺收獲機的供應商為克山縣億豐農機制造有限公司。中標產品型號為約翰迪爾R230谷物聯合收割機,由約翰迪爾(佳木斯)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生產。
根據補貼一覽表,約翰迪爾R230谷物聯合收割2022年在黑龍江的國補金額為72100元。該機同類產品有本土品牌雷沃GK120、淄博亞豐新時代等。
這引起了行業討論。一家本土品牌區域市場負責人認為,應該給國產品牌一些機會,盡早解決所謂的“不好”“不用”問題,特別是政府采購要引導用戶使用品質已經大幅提升的首臺套國產品牌,破除外資品牌迷信,當然國產品牌也要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
他舉例說,老百姓喜歡開豐田便罷了,機關采購就應該支持國產轎車,否則萬一發生戰爭,發生類似發生在俄羅斯的斷供或者遠程停機,怎么辦?如果本土用戶不支持本土品牌,那么,國產高端農機突破就將成為一句空話——沒有用戶支持,農機裝備國產化、補短板將孤掌難鳴。
二、培育小巨人、單項冠軍、領航企業
《方案》提出,在農機裝備等戰略性基礎性領域,加強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領航企業培育,支持企業專業化、差異化發展,打造“獨門絕技”。
“專精特新”是國家為引導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發展質量和水平而實施的重大工程。這項工作是貫徹落實中央要求的重要行動。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河北圣和農業機械有限公司、九方泰禾國際重工(青島)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金大豐機械有限公司、河北農哈哈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巨明機械有限公司、洛陽辰漢農業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廣西柳工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新研牧神科技有限公司等農機企業入圍國家小巨人企業。
《方案》還強調,要補鏈升鏈,推動農機等基礎裝備提質增效。具體來說,組織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聚焦大型大馬力高端智能農機和丘陵山區適用小型農機,加快推進短板機具研發和薄弱環節技術創新,優化農機裝備產品結構,全力推進農機裝備提檔升級。

此外,圍繞大豆油料作物和丘陵山區農機裝備需求,鼓勵企業、科研院所、推廣機構、應用主體等組成聯合體開展協同攻關。采用“揭榜掛帥”模式開展急需農機裝備研制攻關和推廣應用。
與此同時,支持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培育形成鏈條式、體系化智能作業和指揮調度能力,推動智能農機與智能農場、云農場協同創新,持續推進無人農業作業試點,促進智慧農業發展。
(來源:第一農機)
(聲明: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